山水清音存,万岁胡孙藤
2018-05-31

1.jpg

2.jpg

“藤绕”,在中国传统文人心目中,有着独特的意味。   上官婉儿是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、女官。其因祖父上官

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。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,掌管宫中制诰多年,有“巾帼宰相”之名。唐中宗时,封为昭容,在政坛、文坛有着显要地位,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。曾建议扩大书馆,增设学士,主持风雅,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,一时词臣多集其门。上官婉儿重视诗的形式技巧,看重声辞之美,擅长体现事物图貌的细腻、精巧。中宗年间,其“绮错婉媚”的诗风逐渐影响宫廷诗人乃至其他士人的创作方向,“上官体”也成了上流社会的创作主流。在山水诗方面,作为一位生于宫廷、长于宫廷的女子,唯一能接触山水之味的乃是皇亲贵戚的园林别业,而其能从不同的侧面游刃有余地抒发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礼赞,甚至令阅读者忘却其宫廷诗人的身份,实在是对初唐宫廷诗歌的超越。

在所有的皇家园林中,上官婉儿唯其偏爱长宁公主山庄, 这里烟霞缭绕、老藤横生。景龙三年(709)左右,婉儿行至流杯池,观望月明风清,白云入户,青藤缠绕,宛如仙境。她不觉心旷神怡,仿佛已从繁琐的宫廷生活中脱身而出,完全融入自然怀抱。即刻赋诗道:“霞窗明月满,涧户白云飞。书引藤为架,人将薜作衣。”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对此赞不绝口,称其“如此境界, 可以读而忘老。”“藤架”、“薛衣”从此便成为自然自在的代名词,影响甚至延续至今日。节奏紧张的城市不正与古代宫廷相对应么?不少身居烦嚣的都市人,都以上官婉儿描述的“自然之子”状态为追求,在家添置藤器家具为出世“物外”提供载体。

实际上,藤艺家具不仅以外观高雅、造型美观、结构轻巧的优势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,古人更相信其淳朴自然、绿色经久的天质可使人延年益寿。诗圣李白曾作诗《僧伽歌》,其中写道:“瓶里千年铁柱骨,手中万岁胡孙藤。”在这里,“胡孙藤”指的是“绿色的藤条”,佛教中专指“观音手